close

前言:

  現在台灣的教養方針往往因人而異,當孩子屬於高協助、高依賴的角色時,往往會被冠上「媽寶」的稱號,而當父母屬於高控制、高掌控時,也會被稱作「直升機父母」,究竟教養方式該以何種面向去探討,自古以來就是一種難題。

  筆者認為現今社會變遷太快,任何一種教養方式都可能因為時代背景的改變而有所不同。今日所學,明日可能已經被淘汰,所以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能力面對各種困境、解決各種難題的未來之星,才應該是最核心的教養方針。

 

正向教養:

  主張認知學習的教養觀近來不斷受到挑戰。研究發現,想要孩子未來成功幸福,重點不在小時候塞進多少知識,而是幫孩子建立自我肯定感,打造一顆正向、勇敢的心。沒有自信、自我肯定感的孩子,媽寶指數高,遇到困難就習慣找幫手;而受挫時給予鼓勵、親子關係穩固的「正向教養」型父母,容易養出樂觀、不怕難的孩子。正向、勇敢的心,是樂觀自信且有策略的把「學習」這件事做完整,不只是注重學習成果,還要在過程中能夠客觀的自我認識、找對策迎戰、挫折後能調適情緒、失敗中汲取養分。而這一長串的能力則需要以樂觀、自信跟勇氣的軟實力來打底。

 

正向教養法:4招讓孩子愛自己、接納自己

1.正向的愛讓孩子變勇敢:

  父母會強烈影響孩子的自我評價,以及對困境的解讀,若孩子知道自己的本性被接納、努力被看見,才會感到安全、自在,覺得與人交往、尋求協助、學著如何解決問題都很安全,孩子也願意冒適當的風險改變自己、正向面對錯誤跟失敗,不會太過專注於自己無法控制的事物,更能建立客觀的自我評價。

 

2.愛孩子前要先愛自己:

  布芮尼.布朗說,父母常為了追求教養安全感、迴避「我不夠好」的脆弱不安,而把教養的重點放在「聽懂、執行跟檢核」的線性過程,常讓親子關係對峙緊張。在家中扮演指責者的爸媽,外表看來強悍、內心卻有很深的傷,但爸媽不先愛自己、卻用指責的慣性來武裝自己,也把這個不好的模式傳給孩子。沒接受過失敗、就不可能接受贏;沒有感受過愛的人,也沒辦法把愛傳遞出去,因此爸媽要先原諒自己、愛自己,常跟孩子進行深刻的對話。

 

3 改用「空拍式」思考法:

  齊柏林的空拍影片,讓許多人驚呼原來熟悉的台灣長這樣,空拍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的宏觀角度看自己。當孩子面對學習挑戰,除了陪伴鼓勵之外,父母可以引導他們做「後設思考」法,就像幫自己的學習歷程拍一部空拍影片一樣,隨時以客觀角度監控自己的狀態。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王意中解釋,空拍式的後設思考幫助孩子更能掌握學習與挑戰的完整歷程,當可控制的成分高、壓力降低,實際認知表現會更穩定,完成任務時也更能接近平時的水準。

 

4.用高層次稱讚,避免「扯後腿式教養」:

  父母陪孩子學習的重點,是陪他們走過完整的讀書歷程:比如這次段考分量多少、多早開始準備、目前能力如何、排科目先後順序、下課後時間分配;如果堅持做到如何自我激勵、沒追上計畫怎麼調整;考完怎麼面對成績、從中省思檢討。周育如說,這過程看來像在陪孩子學學科,但其實是「學習怎麼學」的高認知功能,讓孩子不斷從往外探索學習中往內求,更深刻認識自己。當父母能陪孩子從失敗中正向歸因,不是「我很笨」而是「這次不夠努力」,會決定孩子下次是否積極去回應成敗。內在動機的孩子做事因高度精熟帶來樂趣,遇到困難也會比外在動機的孩子更願意堅持付出努力。因此父母應鼓勵並維持孩子的內在動機,並注意不要「扯後腿式」的教養。

 

結論:

  正向教養的核心價值是希望孩子能夠在面對各種逆境時,是有勇氣去面對困境,並且想辦法去解決問題,最後能夠克服問題。社會變遷太快,未來有太多的產業和工作是我們現在無法去想像到的,而父母給的教育資本就是讓孩子能夠去應對未來的各種變化,正向教養就會是一個方法之一。「孩子的智商也許是註定的,但人格特質永遠有機會加以重塑調整,」保羅.塔夫給的提醒很激勵人心。父母給的愛是讓孩子更堅毅,而不是變成媽寶。

  生孩子是為了 「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,不用替我爭門面,不用為我傳宗接代,更不用幫我養老。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,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,讓我有機會和他同行一段。」期許每一位父母都能夠用正向的心,給孩子正向的愛,讓孩子能夠用正向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。

 

 

 

 

參考來源:親子天下雜誌51-李宜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茄冬樹下120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