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他(指孩子)都沒有表現好的地方,我要怎麼讚美他?」

「我每次讚美之後,他反而故意做相反的事,讚美沒有用,直接處罰比較快啦!」「一直讚美孩子,會不會讓他覺得自己不需要努力?」

 

「讚美」,依教育部在網路上所公布的詞意解釋,係指「稱讚別人的長處或美德」,我相信這也是多數家長或老師們所理解的意思,但其實「讚美」是大有學問的。好的讚美可以幫助大人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,而這份「良好關係」是親子或師生溝通的第一步,如果孩子不想跟我們有所連結,那麼我們想要說的話或傳遞的教育理念也都進不去孩子的心裡。另外,讚美也可以帶來自信、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,自信心低落的孩子,通常不知道自己會做什麼、可以做什麼,所以有時候會用偏差行為(如:與人打架、罵髒話),來吸引別人的注意。

從焦點解決諮商(Solution Focus Brief Therapy, SFBT)來看,讚美有幾項值得學習的概念(陳意文,2013):

  • 當孩子「停止」做錯事情就是一種小進步。這就像成人在戒菸的過程,從每天要抽十支菸降到兩、三根,雖然還是有抽菸行為,但從整體來看是有進步的,因為抽菸的次數減少了。
  • 讚美的是過程,而非結果。如果孩子在籃球場上進球了,您的讚美是「小華好棒,投進球了」,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可能就只建築在「只有我進球才是好孩子」。但如果您願意再多問一點「小華,我看到你投籃進球了,真是厲害,我好想知道你是怎麼做到的呢?」透過討論的過程,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回想投籃練習的經驗,因為能持續不間斷地練習,所以球技越來越精熟,最終有甜美的成果。
  • 不帶期待和目的的讚美。我們常以為在讚美中帶著期待和目的,可以督促孩子「更加進步」,或能延續他的好行為,但實際上敏感的孩子聽到的可能是「我有哪裡做得不夠好」,甚至感覺不被肯定而有反效果。舉例來說,小華這周都有如期繳交作業,讓我們試試以下兩種說法,然後把自己當成小華,您會喜歡聽到哪種稱讚呢?「小華,我很開心你這禮拜都有按時繳交作業,你是怎麼做到的呢?」(無目的);「小華,我很開心你這禮拜都有按時繳交作業,你看你是可以做得到的,下禮拜也要繼續維持喔!」(有目的)。您發現了嗎?後者目的性的稱讚,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和洩氣,覺得還要再多撐一個禮拜來努力按時繳交作業,反而比較不容易延續我們期待的好行為。
  • 避免比較式的讚美。比較式讚美在華人社會中是很普遍的現象,特別在班級裡面或有手足的家庭。而什麼是「比較式讚美」呢?意思是在讚美的時候,把孩子跟他自己原有的能力,或是與其他人的表現互相比較。
  •  
  •  

除了自我能力的比較式讚美,將孩子跟他人做比較式的讚美也要盡量避免。例如,「妹妹今天作業寫得很快,表現得好棒,哥哥都慢吞吞的,哥哥要多學妹妹哦!」。雖然大人的出發點是想讚美妹妹能很快地完成作業,同時也希望敦促哥哥加把勁,但比較式讚美卻可能造成兄妹間的手足競爭,認為只有自己表現好、被稱讚,才是爸媽心目中的好孩子,但等到哪天技不如人的時候,孩子的自我概念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高樓,輕輕一擊就碎掉了。

 

看見孩子的亮點,相信「小改變會帶來大改變」

        在焦點解決諮商中,我們重視孩子每個小小的改變,因為我們相信「小改變會帶來大改變」的正向循環。讓我們一起看見孩子的亮點,根據孩子具體、有做到的事實給予讚美,若您能把握上述讚美的原則,會發現讚美不僅能讓您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,更能大幅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喲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茄冬樹下120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